全市“學典型、促發展”比學趕超活動總結推進會的召開,吹響了比學趕超、接續奮斗、競相發展的號角。
為進一步營造“學典型、促發展”比學趕超濃厚氛圍,城投集團充分挖掘內部典型實用管用的好思路、硬舉措,號召廣大干部職工按照“振奮精神、奮發有為”的要求,比精神、比作風、比創新、比擔當、比執行力,形成你追我趕、競相發展的良好風氣,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。
紅色領航 智匯藍圖
連續3年被科技部評為科技型中小企業,是威海地區實力最強的綜合性交通勘察設計單位;擁有發明專利、實用新型專利20項,軟著14項,牽頭完成的《交通類海洋工程鋼筋混凝土多層體系防腐研究》等3項科研課題成果被省交通廳鑒定為國內先進水平……
在威海城投,有這樣一個集體,他們走南闖北、穿山跨河,一步一步描繪道路和橋梁的雛形,一點一線勾勒暢達交通的藍圖,他們就是威海城投集團公路勘察設計院。
“在集團黨委的堅強領導下,我們以黨建為統領,持續深化‘黨建聚力·智匯藍圖’支部品牌內涵,趟出了一條全員集智創新的‘暢行大道’,助力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”。公路勘察設計院相關負責人道出了榮獲“威海市屬國有企業先進基層黨組織”榮譽稱號背后的“密碼”。
一、黨員沖鋒在前:爭當行走荒野的先鋒探路者
提起設計院,很多人的印象或許是:用電腦軟件畫畫圖,妥妥的白領。
事實并非如此。
勘察設計的產品是圖紙,但絕不是“紙上談兵”,涉及到路線、路基、路面、橋隧、概預算等各個方面。為采集到科學、詳實、準確的數據,無論是酷暑難耐的夏季,還是大雪紛飛的冬天,工程師們經常需要穿山越嶺,在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路上反復測量。
對此,高級工程師丁良岷感觸頗多。公路設計院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疆地區承接項目時,那里大部分地區為戈壁荒漠,四季晝夜溫差大,雨雪氣候反復無常,山區平原高差1700多米,環境特別復雜。為了趕工期,丁良岷和同事們早晨六七點就背著干糧進山,晚上八九點以后才出來,午飯都靠自帶的囊和泡面就地解決。
有“硬作風”才能擔“硬任務”,憑“硬作風”才能啃“硬骨頭”。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里,公路設計院的9名黨員技術骨干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帶頭作用,3個多月的時間,沒有一個人打退堂鼓。為了不耽誤項目進程,有的在婚禮前幾天才匆匆趕回去籌備婚禮;有的要克服水土不服的困難,堅持作業……
遠到新疆維吾爾自治區、貴州省,近到省內的青島、煙臺、濟寧等地,雖然業務拓展困難重重,但工程師們從未退卻,他們舍小家顧大家,義無反顧地奔赴工作第一線。
讓黨旗飄在一線、堡壘筑在一線、黨員沖在一線。“在這里,黨建不是無形的,而是看得見、摸得著、可量化的,黨員當先鋒作表率,帶動更多員工在各自崗位上發光發熱、綻放光彩。”公路設計院黨支部書記如是說。
二、黨小組比學趕超:為勘察設計注入創新“DNA”
技術創新是工程設計的靈魂,也是公路設計院改革創新血脈中最重要的DNA。為推動勘察設計工作邁上新臺階,公路設計院黨支部把4個黨小組打造成技術交流學習陣地,積極開展前沿技術和重大關鍵技術研究。
環山快速路是威海建市以來工程建設規模最大、投資最多、施工組織最復雜的公路改建項目。為打好這場硬仗,第一黨小組帶頭挑重擔,破解技術難題,在省內首次應用橋梁下部構件預制拼裝技術和虛擬現實技術,高質量、高標準完成規劃設計任務,項目交工通車后,實現了高區、環翠區、經區的快速連接,提升了市民出行速度和出行品質,實現了人民群眾不僅能“走得了”,更能“走得好”的美好出行愿望。
環山快速路項目創新設計只是公路設計院創新工作的一個縮影。作為公路建設的“先行者”,公路設計院深諳“打造精品工程,必須要以技術創新為引領”。
威海一中過街天橋是我省目前跨徑最大的簡支鋼箱梁橋,第二黨小組利用Midas+CDN 精確計算結構固有頻率,將振動頻率和加速度控制在合理范圍內,解決了大跨徑梁橋的共振問題,利用BIM技術精確建模解決市政管線碰撞問題,同時天橋主梁采用弧形斷面設計,造型輕盈美觀,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,進一步提升了城市景觀形象。
近年來,公路設計院在面向新技術開發應用、新材料研究應用、新工藝改進創新上,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集體智慧,解決了一大批勘察設計技術難題,為優質高效完成各類交通設施設計工作打下了堅實基礎。完成的《提高40米折線先張法Bulb-T梁的成橋效率》等3個課題獲省工程建設QC小組一等獎;現取得發明專利、實用新型專利20項,軟著14項;牽頭完成的《交通類海洋工程鋼筋混凝土多層體系防腐研究》等3項課題成果達到國內先進水平。
三、學習型團隊“上線”:“精美設計”千公里山海路
2018年6月,習近平總書記到威海考察,提出“威海要向精致城市方向發展”的殷切囑托。市委、市政府迅速明晰精致城市建設的威海路徑:注重精當規劃、精美設計、精心建設、精細管理、精準服務,努力實現精明增長。
為落實好這一目標,公路設計院黨支部為黨員搭建理論學習和技術交流平臺,成立了學習型黨小組,在“精當規劃”“精美設計”上下功夫。
在威海東部環海路、西部環山路的具體規劃設計過程中,靈活運用“綠色”“生態”“環保”“共享”“融合”等新發展理念,在公路兩側規劃設計了景觀綠道、服務驛站、觀景平臺、房車營地等各種旅游服務設施,讓人們能更安全便捷地觀山觀海;同時,規劃設計并打通了多處“斷頭路”“卡脖子”路,讓沿線老百姓的蘋果、櫻桃、板栗等農副產品“出村進城”更加便捷、更加順暢,帶動了沿線的農家樂、漁家樂等田園綜合體的經濟發展。
以匠心致初心。經過公路設計者們的精心規劃、精美設計,這條全長1001公里的山海公路不僅是一條旅游路、生態路、示范路,也成為帶動老百姓脫貧、振興鄉村的致富路。其中,環海路后峰西至黃泥溝段,曾榮獲“全國美麗鄉村路”稱號。
潮起海天闊,揚帆奮進時。交通勘察設計工作任重而道遠,未來,在集團黨委的領導下,公路設計院將繼續以黨建為統領,凝心聚力,智匯藍圖,以釘釘子精神攻堅破難,助力集團高質量發展,奮力譜寫“精致城市·幸福威海”新篇章。